厦门医院儿科又挤爆了,@厦门全体家长 警惕起来!
热2 已有 396 次阅读 2018-06-15 10:44 标签: 警惕起来! 【转自:综合中国经济网,现代快报,海峡报告,厦门晚报,厦门网,网络整理】手动@厦门全体家长!
厦门医院儿科急诊又爆满!
八成都是因为它!
来势汹汹
各位家长警惕起来!!
温馨提示
上个月,厦门市疾控中心发就布了5月健康预报。预计未来一段时期,厦门本地需特别关注水痘、手足口病/疱疹性咽峡炎、流行性腮腺炎、猩红热、恙虫病等传染病。
根据监测结果显示,目前我市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已进入本年度第一个发病高峰。
你以为
病毒已经拜拜了吗?
并!没!有!
每年的4-7月
正是厦门
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炎
的发病高峰期
流行高峰还未过去
家长们可千万不能放松警惕!
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(型)
表现口痛、厌食、低热、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,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,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。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,导致死亡。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。
疱疹性咽炎
疱疹性咽炎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是小儿感冒的一种特殊表现,由一种称为“柯萨基病毒A组”的病毒引起。夏秋季节多见。
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通常为1-2周,分为多期。潜伏期:3到5天,患者无任何症状,但体内病毒大量复制。前驱期:1到2天,患儿突然高烧38℃到40℃,可能伴有咽红、食欲不好等症状。水疱期:2到3天,患儿除高烧外,咽峡部出现红色疱疹。溃疡期:2到3天,患儿低烧或退热,这时候是宝宝最痛苦的时候,会因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疼痛、出现流涎等症状。
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和咽部疱疹。
注意
有的家长认为
是不是得过这类疾病的孩子
就不会再次“中招”?
医生要告诉你
并!不!是!
肠道病毒有几十种血清型
不少肠道病毒都可能引起病症
就算感染过某一种肠道病毒
也可能对另一种血清型没有免疫力
所以
有可能重复患病!
小编在这里总结了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
这些疾病怎么传播?
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炎主要通过消化道、呼吸道和人群密切接触(被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餐具、奶瓶、床上用品等)传播。
手足口病能治好吗?怎么治?
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,目前没有特效药,治疗上主要为对症处理、缓解症状。因此,手足口病的治疗并不依靠药物,绝大多数都会自行痊愈。大部分手足口病不会留下后遗症,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。
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、肺炎等。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,多数手足口病可以痊愈。
感染后可以吃冰淇淋吗?
大部分宝宝都喜欢吃冰淇淋,它可给患病时拒绝进食的宝宝提供热量。有些宝宝口腔疱疹引起的疼痛明显,可以通过吃冰淇淋缓解口腔疼痛。
如何预防?
►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;
►看护人接触儿童前、替幼童更换尿布、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;
►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、曝晒或消毒;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;手经常接触的扶手、玩具、毛巾等也要擦洗清洁和消毒;婴幼儿使用的奶瓶、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、消毒,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;
►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;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,以减少交叉感染;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,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;
►目前全球首个EV71灭活疫苗已上市,该疫苗可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等相关疾病,建议≥6个月龄易感儿童及时接种,且越早越好,对于5岁以上儿童,则不推荐接种。
近期在厦门市卫计委、厦门市教育局主办,厦门市疾控中心、厦门是教育体卫处、厦门网承办的2018首届厦门市“金牌健康教育”讲师大赛中,有不少参赛医生在演讲中强调了洗手的重要性。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洗手小贴士,教大家一些洗手的正确姿势~
洗手小tips~
►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
►七步洗手法:
目前
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峡炎高发
家长们请一定要提高警惕!
不要掉以轻心!
希望孩子们都能健健康康~
千万别“中招”!
发表评论 评论 (0 个评论【已审核】)